Passive RFID
台灣國道收費機制,歷經人工收費、OUB機、於2011年9月採用無線射頻辨識(RFID)系統,有別於前套系統的OBU,使用者改為在車上黏貼電子標籤(eTag),透過收費門架上的RFID讀取系統及車牌辨識系統的搭配,可以讓高速行駛車輛, 達到免停車、高效率及高準確度的繳費作業,大大提升整體用路人的便利性及時效性;此系統建置精簡、高效率、低成本及高穩定度,也塑造了全世界國道收費機制新標竿。
無線射頻辨識(RFID系統)應用環境也從單純室內環境轉移至戶外環境,UHF Tag的耐候環境(如雨水、溼氣、紫外線及高溫)、車輛及外在干擾及電子標籤要適用高速讀取的效能,都是電子標籤的挑戰,並非一般RFID標籤能適用,故iFair團隊針對這些外在條件及干擾,致力於eTag使用開發,產品也深獲遠通電收認同及採用。
RFID, 無線射頻技術的應用,有三個關鍵元素,RFID電子標籤(Tag)、天線(Antenna)及讀取器(Reader),由於讀取器和天線以目前市場應用、技術及設備適用度皆為穩定,但RFID電子標籤的設計,其應用的產品、環境及讀距,皆會影響這個讀取模組的穩定性,如果再加上製程上的其他考量如高溫、金屬干擾、薄度及其讀距,RFID電子標籤的角色就相形重要。
iFair針對RFID電子標籤的設計與要求,及標籤各項細微參數的數據都非常重視,期待所設計專屬於汽車用的RFID電子標籤,能更符合用路人或系統商,提供更穩定及高效能的讀取環境。